第 4 章 发射、接收机结构4.1 概述4.1.1 发射机4.1.2 接收机4.1.3 关键问题4.2 接收机方案4.2.1 超外差式接收机1 基本结构方案2 中频选择3 二次变频方案4.2.2 直接下变频方案4.2.3 镜频抑制接受方案4.2.4 数字中频方案4.3 发射机方案4.3.1 直接变换法4.3.2 两步变换法4.4 收发信机的性能指标4.4.1 发信机技术指标4.4.2 接收机技术指标4.4.3 系统指标分配与计算第 5 章 低噪声放大器5.1 低噪声放大器的介绍5.1.1 低噪声放大器的特点5.1.2 低噪声放大器的指标5.2 晶体管高频等效电路5.2.1 晶体管高频参数与描述模型5.2.2 双极型晶体管共射小信号等效电路5.2.3 场效应管小信号模型5.3 低噪声放大器设计5.3.1 利用 Y 参数进行设计1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2 多级谐振放大器的级联3 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4 谐振放大器的稳定性5 谐振放大器的单向化5.3.2 利用混合 π 参数设计5.3.3 利用 S 参数设计第 6 章 混频器6.1 混频器的介绍6.1.1 混频器的原理6.1.2 频谱搬移方法6.1.3 混频器的指标6.2 有源混频器电路6.2.1 单管跨导型混频器6.2.2 单平衡混频器1 单平衡混频器的分析6.2.3 吉尔伯特双平衡混频器1 吉尔伯特单元电路2 输入均为较小信号3 输入一大一小信号4 输入均为较大信号6.3 无源混频器电路6.3.1 二极管混频1 线性时变状态二极管2 二极管双平衡混频器6.3.2 无源场效应管混频器本章总结第 7 章 振荡器7.1 反馈型振荡器的基本原理7.1.1 基本组成7.1.2 平衡条件7.1.3 起振条件7.1.4 稳定条件7.2 LC 振荡器7.2.1 LC 振荡器介绍7.2.2 互感 LC 振荡器7.2.3 三点式 LC 振荡器1 一般原则2 性能分析3 实际考虑4 克拉泼电路5 西勒电路7.2.4 负阻 LC 振荡器7.3 石英晶体振荡器7.3.1 石英晶体特性简述7.3.2 石英晶体振荡电路1 并联型晶振电路1.1 基音晶体振荡电路1.2 泛音晶体振荡电路2 串联型晶振电路2.1 利用集成运放电路2.2 双极型晶体管电路7.4 压控振荡器7.5 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7.5.1 频率稳定度的介绍7.5.2 相位噪声的影响7.5.3 频率稳定度的表示第 8 章 锁相与频率合成技术8.1 锁相环的基本原理8.1.1 锁相环的基本组成0 锁相环组成1 相位检波器2 环路滤波器3 压控振荡器8.1.2 锁相环路基本方程8.6 锁相环路的实现8.6.1 鉴相器设计0 鉴相器的介绍1 模拟鉴相器1.1 吉尔伯特乘法单元1.2 输入均为较小信号1.3 输入大信号小信号1.4 输入均为较大信号2 门鉴相器2.1 异或门鉴相器2.2 异或门锁相环第 9 章 调制和解调电路9.1 调制与解调器9.1.1 调制与解调9.1.2 平衡调制器1 平衡调制器性能指标2 二极管双平衡调制器3 吉尔伯特乘法调制器9.1.3 相干解调器9.2 载波提取9.2.1 载波提取的思路9.2.2 平方环9.2.3 考斯塔斯环9.3 正交信号形成电路9.4 调幅波的包络检波电路9.4.1 包络检波1 电路组成2 工作原理2.1 小幅信号的平方律检波2.2 串联型二极管包络检波2.3 晶体管的平均包络检波2.4 并联型二极管包络检波3 性能指标3.1 检波效率3.2 输入阻抗3.3 检波失真9.4.2 叠加型同步检波1 双边检波2 单边检波9.5 调频电路9.5.1 调频电路介绍9.5.2 直接调频电路1 LC 正弦振荡器直接调频1.1 变容管作为回路总电容1.2 正弦调频振荡器的性能1.3 变容管部分接入的电路2 晶体直接调频振荡电路3 张弛振荡器的直接调频9.5.3 间接调频电路1 可变移相法调相电路2 可变时延法调相电路3 矢量合成法调相电路4 间接调频的频偏扩展9.6 鉴频电路9.6.1 鉴频介绍9.6.2 限幅电路9.6.3 斜率鉴频1 斜率鉴频的介绍2 单失谐回路斜率鉴频器3 双失谐回路斜率鉴频器9.6.4 正交鉴频1 正交鉴频原理2 频相转换网络3 正交鉴频电路第 10 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10.1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介绍10.1.1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特点10.1.2 大电流工作引入的问题10.1.3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指标10.1.4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分类10.2 A、B 类功率放大器10.2.1 A 类放大器10.2.2 B 类放大器10.2.3 AB 类放大器
基本组成:振荡器 -> 调制器 -> 上变频 -> 高频功率放大 -> 带通滤波器.
完成功能:信号调制、频谱搬移、功率放大、滤波.
主要指标:频谱、功率、效率.
基本组成:带通滤波器 -> 低噪声放大器 -> 解调器.
完成功能:选出有用信号、小信号放大、信号解调.
主要指标:灵敏度、选择性.
调制解调方案:干扰性能好、频带利用率高、功率有效性好.
发射机
高效率、不失真的功率放大器.
对相邻信道的干扰小.
接收机
选出有用信号、抑制干扰.
灵敏度、线性动态范围.
天线转换器的损耗小、隔离度高.
基本结构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低噪声放大器(LNA)
增益不宜过大(否则经变频器后容易失真)
带通滤波器 BPF1
选择频带(band),消除镜像干扰(寄生通道干扰)
在 LNA 前:滤除带外信号,减少互调失真.
在 LNA 后:降低系统噪声系数.
下变频器(关键部件)
接收频率为
与本振频率
降为频率固定的中频信号
存在镜像干扰频率:
BPF2:中频滤波器,用于选择信道(channel)
中频放大:使镜像频率远离有用信号.
方案原因
中频比载频的频率低,易于滤波.
总增益分散到了高频、中频、基带三个频段上,更加稳定.
在较低的固定中频上易于解调、A / D 转换.
中频的性能
高中频:镜像频率远离有用信号,有利于抑制镜像频率干扰,提高灵敏度.(干扰性)
低中频:有利于抑制相邻信道的干扰信号,选择信道,提供稳定的高增益.(选择性)
中频的选择
根据对抑制镜像通道的要求:
根据对中频干扰的抑制要求:
根据中频滤波器的可实现性
根据抑制寄生通道干扰要求
I 中频采用高重品质,提高镜像频率抗拒比.
II 中频采用低中频值,抑制相邻信道的干扰.(增益高)
直接下变频(零中频方案)
优点
消除了镜像频率干扰.
接收机的射频部分增益不高,易于满足线性动态范围.
无需考虑与放大器的匹配问题.
无需用专用的中频滤波器选择信道.
缺点
本振泄露
低噪声放大器偶次谐波失真干扰
直流偏差
噪声
Hartley 结构
Weaver 结构
可以避免 I/Q 两路的不一致.
对 A/D 转换器的要求较高.
思路:调制和上变频合二为一.
缺点:强信号牵引本振频率,本振频率不稳定.
改进:令本振频率与调制的载频相同.
思路:先在低中频调制,再将其搬移到发射的载频上.
优点:本振频率稳定.
缺点:对滤波器的要求高.
平均载频功率
发信载频包络
射频功率控制
射频输出频谱
杂散辐射
互调衰减
相位误差
频率精度
灵敏度
阻塞和杂散响应抑制
互调响应抑制
邻道干扰抑制
杂散辐射
插入损耗:
滤波器:
混频器:
噪声系数的计算
三阶互调截点输入功率
低噪声放大器 (LNA) 的特点
位于接收机的最前端, 因此
噪声越小越好.
要求有适当的稳定增益.
接受的信号很微弱且变化.
通过传输线直接与天线或天线滤波器相连.
应具有选频功能,抑制带外和镜像频率的干扰.
低功耗
低电源电压
低偏置电流 (静态电流):会导致晶体管的跨导减小
工作频率 (取决于晶体管的特征频率
注:特征频率为使
减小偏置电流会减小
增大晶体管的面积,会增加极间电容
噪声系数
噪声系数的公式
线性网络
共射组态的单管双极型晶体管:
单管共源 MOS 场效应管 (一般用这个)
噪声系数的特点
增大晶体管的面积可以减小基区体电阻
但这样也会增大极间电容
增益 (略)
增益需要适中
增益过大,会使得下级混频器的输入太大,产生失真.
增益过小,无法抑制后面各级的噪声对系统的影响.
增益的影响因素
跨导
负载阻抗小,增益难以做高,因此可采用两级放大.
LNA 的负载有两种形式
采用调谐的 LC 回路作为负载.
后接集中选频滤波器, 此时输入输出阻抗一般都为
此时 LNA 需要注意阻抗匹配.
自动增益控制 (略)
改变放大器的工作点.
改变放大器的负反馈量.
改变放大器谐振回路的 Q 值.
输入阻抗匹配
放大器与源的匹配方式
噪声匹配: 噪声系数最小.
共轭匹配: 获得最大传输功率与最小反射损耗.
一般采用共轭匹配, 并力求以上两种匹配接近.
匹配网络的选择
纯电阻网络
适合于宽带放大.
消耗功率.
增加噪声.
无损耗的电抗网络
不会增加噪声.
只适合窄带放大.
四种匹配方式 (略)
线性范围 (略)
度量指标
三阶互调截点
增益 1 dB 压缩点.
线性范围的影响因素
器件种类与性能
场效应管具有平方律特性, 因此线性比双极型好 (指数函数关系).
电路结构
增加负反馈、单管放大改为差分放大,可改善线性.
阻抗匹配网络.
隔离度和稳定性 (略)
不稳定的引起因素
反向传输:极间电容与寄生餐宿的影响; 应该较少 (即隔离性能增加).
稳定性的改进措施
中和法:用中和电容抵消引起的反向传输.
失配法:采用共射共基 (共源共栅) 组合连接.
晶体管高频参数
截止频率
特征频率
最大频率
描述晶体管的两种模型
物理等效电路模型.
网络参数表示的网络模型.
物理模型
输入电压:
输出电流:
混合 π 模型
适用条件:信号幅度
注意事项:交流小信号等效电路,参数与静态工作点有关.
交流通路:仅做偏置用的直流电阻可不画.
Y 参数 (导纳参数)
略.
低噪声放大器一般思路
组成部分:晶体管、偏置、输入匹配、负载
改善选择性:多级级联
原理电路图
Y 参数等效电路图
电路方程
性能指标
电压增益:
谐振增益与通频带乘积为常数
通频带:
谐振增益:
选择性
20dB 带宽:
矩形系数:
输入导纳:
输出导纳:
增益:倍乘.
通频带:减小.
选择性:有所改善.
带宽更大:
矩形系数更小:
稳定系数:
如果
如果
电压增益
取
中和法
失配法
略.
混频器
发射机:上混频(已调制的中频 → 射频)
接收机:下混频(放大后的射频 → 中频)
本章以接收机的下混频为例.
基本原理
本振信号:
射频信号:
二者相乘:
中频信号:
混频器的端口:射频口、本振口、中频口.
乘法器 + 滤波器
三极管 Gilbert 模拟乘法器.
二极管环形乘法器.
非线性器件 + 滤波器
说明
非线性器件工作在线性时变状态,以减少组合频率分量.
射频输入为小信号,本振输入为大信号.
常用非线性器件
双极型晶体管(BJT)
二极管:无需偏置、功耗低、开关速度快.
场效应管(FET):平方律特性,无用频率少.
增益
有源混频器(
二极管 + 可变电阻区的场效应管.
线性范围大、速度快.
无源混频器(
场效应管 + 双极型晶体管.
可以降低混频以后各级噪声的影响.
噪声
双边(DSB)噪声系数:超外差式接收机.
单边(SSB)噪声系数:零中频方案接收机.
单边噪声系数 = 双边噪声系数 + 3 dB.
失真与干扰
干扰哨声:
寄生通道干扰:
中频干扰:
镜像频率干扰:
最近的干扰:
互调失真:产生中频失真.
线性指标
1 dB 压缩点.
三阶互调截点.
线性动态范围:1 dB 压缩点与基底噪声之比.
口间隔离
阻抗匹配
RF、IF、LO 口分别需要匹配.
每个口对另外两个口力求短路.
输入信号
射频小信号:
本振大信号:
输出分析
输入电压:
时变偏置:
漏极信号:
中频电流:
变频跨导:
变频增益:
输出
输出电流:
中频电流:
电压增益:
缺点:中频输出口与本振口隔离不好.
又称为双平衡模拟乘法器单元电路.
输出电流:
动态范围小,系数与
基础电路
中频幅度:
一般使用这种状态,但线性范围很小.
改进电路
增加反馈电阻
最大线性范围:
混频时一般不加反馈电阻,因为会增加噪声系数.
输出电流与输入信号的幅度无关.
二极管电压
本振信号
射频信号
二极管等效
近似认为跨导
若势垒电压
二极管电流
小信号线性放大:
静态工作点:
时变跨导:
二极管混频
基波分量:
中频电流:
单二极管混频器的变频跨导:
缺点:含有较多组合频率分量,口间隔离效果差.
等效电路
中频输出
输出电流:
中频电流:
中频电压:
射频输入
RF 变压器初级电流:
RF 口的输入阻抗:
隔离特性
中频口的负载电流没有本振分量,也没有射频分量.
射频口的负载电流没有本振分量,也没有中频分量.
变频损耗
阻抗匹配:
射频功率:
中频功率:
混频损耗:
略.
本章所有结论建议现用现推.
跨导
时变跨导
变频跨导
差分对管
吉尔伯特双平衡混频器:
性能指标:频率、振幅、波形、输出功率.
振荡器的分类
反馈型振荡器:本质上也是负阻型振荡器.
负阻型振荡器:用负电阻效应抵消损耗正电阻(如隧道二极管)
振荡器的组成
反馈放大电路
电压:
增益:
当
选频回路
分类:LC 回路、石英晶体谐振器、声表面谐振器、RC 移相网络.
位置:作为负载构成选频放大器,作为反馈网络构成选频反馈.
环路增益:
平衡条件:
振幅平衡条件:
相位平衡条件:
说明
当晶体管和反馈网络的相移可忽略时,
选频回路的 Q 值越大,回路的选频滤波功能越好.
起振条件
振幅条件:
相位条件:
稳幅环节
内稳幅:仅靠晶体管的非线性.
外稳幅
利用差分放大器代替单管放大器.
采用电平检测控制电路.(可能增加输出噪声)
自偏压效应:起振时正反馈主导,随着幅度的增大,负反馈逐渐增加.
稳定条件
振幅稳定条件:
相位稳定条件:
振荡器分类(依据振幅稳定条件)
硬激励振荡器
起始点
必须采用外激励起振.
软激励振荡器
起始点
能够自动起振.
说明
选频回路的 Q 值越高,振荡器的频率稳定性越好.
组成原理
集电极接并联 LC 谐振回路作为选频放大器.
输出反馈回输入,构成正反馈.
注意问题
反馈电压:谐振时回路电压与晶体管等效电流源同相;并且共基同相,共射反相.
输入阻抗:共基放大器输入阻抗小,直接反馈会降低 Q 值,因此需要阻抗变换.
思路:变压器阻抗变换.(注意同名端)
谐振频率
思路:部分接入与全接入的相互转化.
反馈电压
一般原则
与发射极相连的两个电抗元件必须同性质.
另一个电抗元件必须异性质.
三点式振荡器的分类(按与发射极相连的电抗元件)
电容三点式振荡器:考毕兹振荡器(Colbitts)
电感三点式振荡器:哈脱莱振荡器(Hartley)
振荡频率近似于中心频率
放大器增益
输入电导:
接入系数:
负载电导:
为什么不是接入系数的倒数?
放大倍数:
振幅起振条件
反馈系数:
起振条件:
一般要求
参数选取
若增大
若增大
说明
射频段的振荡器一般采用共基形式,因为其工作频率高.
电感三点式分析方法类似,总电感
振荡频率
回路总电容:
回路中心频率:
振荡频率:
参数求解
又称为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器.
改进动机:欲提高工作频率,需要减小
改进思路
增加小电容
于是振荡频率近似与
参数计算
振荡频率:
晶体管 cb 的接入系数:
折合到 cb 端的回路阻抗:
改进动机
在克拉泼电路中,
改变
改进思路
在
振荡频率:
略.
温度特性
GT、AT 型切割晶体:很宽的温度范围内温度系数近似为零.
ST 型切割晶体:20℃ 时温度系数近似为零.
固有频率
每个石英晶体片有一固有频率.
晶体片越薄,固有振动频率越高.
压电效应
正压电效应:受力时产生电荷.
逆压电效应:加电场产生形变.
等效电路
交变电压与固有频率相同时发生共振.
可等效为串联谐振回路,且
引入几个皮法的并联电容
谐振频率
串联谐振频率:
并联谐振频率:
电抗特性:只在
泛音特性
基音频率一般在 20 MHz 以下.
可利用泛音频率获得更高的工作频率.
思路:晶体做电感用.
晶体负载电容:
谐振频率
改变
目的:提高振荡频率.
说明:一般采用 5 次泛音晶体.
思路:晶体做短路用.
反馈系数:
起振条件
谐振时的晶体短路,反馈最强.
于是环路增益最大,相移为零.
稳定条件
并联电感
相位稳定性
略.
振荡器的主要指标
频率准确度
实际频率值
绝对频差:
相对偏离:
频率稳定度
长期稳定度:元件老化和环境因素等引起的频率漂移.
短期稳定度:随机噪声(只需考虑振荡器的相位噪声).
短期稳定度与实际输出
理想输出:
实际输出:
由于正反馈自限幅作用,振幅噪声可忽略.
发射机:干扰邻道信号.
接收机:倒易混频、降低中频信噪比.
对于短期频率稳定度,
时域:阿伦方差.
如果取样时间
频域:单边相位噪声功率.
可用频谱分析仪测量.
接近载频的低频噪声不易由频域法测出.
锁相环(PLL,Phase Locked Loop)
鉴相器(PD,Phase Detector)
环路滤波器(LF,Loop Filter)
压控振荡器(VCO,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
输入信号
原始表达式
输入电压:
开环输出:
闭环反馈:
使用参考频率
输入信号:
输出信号:
参数定义
输入
输入相位:
固有角频差:
输出
输出相位:
控制角频差:
整体
误差相位:
瞬时角频差:
鉴相器的功能
输出电压正比于两输入信号的相位差.
传输特性:
鉴相灵敏度:
模拟乘法器作为鉴相器
该鉴相器输出信号又成为差拍正弦信号.
当
鉴相器的指标
鉴相灵敏度.
鉴相范围.
环路滤波器的功能
作为低通滤波器,滤除
取出平均分量
改善控制电压的频谱纯度,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环路滤波器表达式
传递函数:
频率特性:
时域方程:
环路滤波器的指标
无源滤波器:带宽、直流增益、高频增益.
有源滤波器:上述指标、线性动态范围.
常用的环路滤波器
简单 RC 滤波器:
无源比例积分滤波器:
有源比例积分滤波器:
输入:控制电压
输出
锁相环数学模型
环路方程
误差相位:
瞬时频差:
瞬时频差
说明
当误差相位
环路趋于减小瞬时频差,当其为零时,称环路进入锁定.
8.2 锁相环的跟踪特性
8.3 捕捉性能
8.4 锁相环的噪声
8.5 锁相环的稳定性
理想鉴相器:
鉴相器的主要指标
鉴相特性曲线:线性范围大.
鉴相灵敏度:
鉴相范围:输出电压随相位差单调变化的相位范围.
鉴相器的工作频率.
鉴相器的分类
模拟鉴相器:适用于锁相解调,灵敏度较低,线性较好,锁定时相移
数字鉴相器:适用于频率合成.
门鉴相器:输入对称方波,锁定时相移
R-S 触发器鉴相器:输入脉冲或方波,锁定时相移
边沿触发鉴频鉴相器: 脉冲或方波,锁定时相移
输入输出:
鉴相器输出
滤除高频分量:
上式参数说明:
此时为正弦鉴相.
性能指标
鉴相范围:
线性鉴相范围:
鉴相灵敏度:
最大输出电压:
缺点:输出电压与信号的幅值与温度有关.
输出电压
乘法器输出:
鉴相器输出:
此时为正弦鉴相.
性能指标
鉴相范围与线性鉴相范围同 1.2
鉴相灵敏度:
最大输出电压:
输出电压
乘法器输出:
鉴相器输出:
此时为三角形鉴相.
性能指标
线性鉴相范围:
最大输出电压:
鉴相灵敏度:
优点
线性鉴相范围较广.
鉴相灵敏度和最大输出电压都与输入信号幅度无关.
组成:异或门 + 低通滤波器.
输入信号
方波
相位差:
输出电压
当
当
性能指标
鉴相范围:
鉴相灵敏度:
异或门鉴相器用于锁相环
中心静态点:
鉴相范围:
最大鉴相输出电压:
门鉴相器的优点
输出电压频率是输入频率的两倍,利于滤除电压纹波.
采用电平触发,噪声容限较小.
3 边沿触发鉴频鉴相器
8.6.2 集成锁相环
8.6.3 锁相环设计
8.7 解合成器
调制的方案
频谱线性搬移
模拟调制:AM、DSB、SSB.
数字调制:ASK、PSK.
频谱非线性搬移
模拟调制:FM、PM.
数字调制:FSK.
解调的方案
已调波的性能
数字调制:频谱结构、调制误差.
模拟调制:已调波的波形(如包络)
平衡调制器的指标
频率响应:考虑基带信号的频带宽度.
非线性特性:考虑基带信号的幅度.
载波泄露:衡量调制电路的对称平衡性能.
结构
调制信号从 IF 口输入.
大信号载波从 LO 口输入.
保证指标的关键
平衡:二极管性能一致
二极管开关特性理想:反相结电容小、脉冲相应快.
变压器的频率响应足够宽.
吉尔伯特乘法器,其应用特征为
载波信号足够大(
晶体管 Q5、Q6 发射极加负反馈电阻,扩大线性范围,保证调制不失真.
输出采用变压器将双端变为单端;为减少载波泄露,初级两绕组一定要对称.
二极管双平衡混频器 + 低通滤波器.
吉尔伯特模拟乘法器 + 低通滤波器
载波提取以获得同步参考信号,适用于相干解调电路(同步检波).
直接法
条件:已调信号中存在载频分量.
方法:用窄带锁相环直接滤除载频分量.
应用:若已调信号无载波分量,且载频附近基带分量小,则可以添加导频.
间接法
条件:已调信号不存在载频分量.
方法:通过非线性处理获取载波分量.
基本单元:非线性处理、滤波提取(锁相环)
说明:具有非线性处理的锁相环成为载波跟踪环.
略.
略.
组成部分:非线性器件、低通滤波器.
常用器件:二极管、三极管.
参数要求
输入调幅波:
输入小信号(平方律检波)
小信号
二极管电压:
二极管电流:
检波器输出
平均输出电压:
有效解调信号:
二次谐波失真:
输入大信号(峰值包络检波)
大信号
二极管电流:
二极管电压:
工作过程
当
当
工作特点
输出电压:
平均值
二极管电流呈重复频率为
输入大信号(平均包络检波)
be 结电压:
输出半波整流:
RC 低通滤波器
特点
电容器的输出电压没有反馈回输入.
be 结在正半周导通,负半周截止.
动机:检波电路与中频放大器要求接入隔直流电容.
参数:时间常数的取值要求同串联型二极管包络检波.
输出:
说明:由于存在高频分量,还需要添加低通滤波器.
检波效率又称为电压传输系数.
静态检波效率
等幅载波:
检波器输出直流电压:
静态检波效率:
二极管检波:
动态检波效率
单音调幅波:
检波器输出:
动态检波效率:
检波效率的要求
检波效率越大越好,从而对前级电路的增益要求小.
检波效率与输入信号幅度无关,从而实现线性不失真检波.
检波效率的说明
不失真检波:峰值包络检波、平均包络检波.
失真检波:小信号平方律检波器.
小信号平方律检波可以作为输入信号的功率测量.
输入阻抗的说明
影响中频回路的 Q 值与选择性.
输入阻抗越大越好.
输入阻抗的定义
输入电压与输出基波幅值之比:
大信号检波器的输入阻抗:
并联型峰值包络检波:
惰性失真
产生原因:时间常数
放电速度要求:
不产生惰性失真的条件:
负峰切割失真
产生原因
直流负载
检波电流:
交直流幅度之比变为
若上述比值大于 1,
不产生负峰切割失真的条件:
解决方法:减小交直流负载的差别.
输出电压只取检波电压的一部分.
检波器采用射极跟随器输出.
同步检波:乘积型、叠加型.
叠加型同步检波
双边检波(DSB 调制信号)
单边检波(SSB 调制信号)
双边检波的思路
将同步信号与调幅波叠加,得到 AM 调幅波.
之后包络检波的思路即可.
输入信号
单边小信号:
同步大信号:
信号叠加
解调失真
二次谐波失真系数:
为了减少失真,要求
改进:采用两个非线性器件组成平衡电路.
调频的两种方案
直接调频法:控制振荡器的频率
间接调频法:控制放大器的相移
调频的性能要求
调制性能:
调制特性为线性.
调制灵敏度高:
足够的最大频偏:
频率响应:在频谱宽带内调制特性、灵敏度与最大频偏保持一致.
寄生调幅尽量小.
载频性能:载频稳定度高.
单音调相波:
矢量合成法
即等效为载波矢量与正交双边带矢量的合成.
鉴频器的介绍
鉴频器位于接收机的中频放大器之后.
鉴频即对等幅调频波解调,变换为输出电压.
鉴频前必须加限幅器,以消除调频波的寄生调幅.
主要性能指标
鉴频器的中心频率:与中频放大器的中心频率一致.
鉴频特性线性度.
鉴频器的灵敏度:
线性鉴频范围:
鉴频主要方法
斜率鉴频:频率变化
正交鉴频:频率变化
脉冲计数式鉴频:放大、限幅、微分、整流、脉冲成形.
锁相鉴频:允许输入调频波有较低的信噪比门限电平.
组成:非线性元件 + 谐振回路
性能指标
输出电压的平坦程度:越平坦越好.
限幅门限电平
实现电路
二极管限幅
差分对放大器(工作频率高、输出谐波少)
电路组成
频幅变换的线性网络.
包络检波器.
正弦稳态信号通过线性网络
正弦稳态信号:
传递函数:
输出信号:
调频波通过线性网络
调频波:
准稳态条件:
输出信号:
输出信号幅值:
原理:利用并联谐振回路,广义失谐
参数
包络检波器的检波效率:
谐振回路的增益:
线性鉴频
包络检波器输入电压:
包络检波器输出电压:
单失谐回路的缺点
失真:谐振回路幅频特性的斜边不是线性的,因此会失真.
带宽:谐振回路幅频特性的斜边线性范围小,因此带宽小.
鉴频器输出:
优点:非线性失真减少,线性鉴频范围增加,鉴频灵敏度提高.
说明:注意调整两失谐回路的中心频率和失谐量的大小.
频相转换的线性网络
使输入调频波的频率变化转化为附加相移.
使输入调频波与输出信号正交.
相位检波器(鉴相器)
功能:检出两信号的相位差.
元件:吉尔伯特模拟乘法器.
电路图
输入信号
输入调频波:
等效电流源:
谐振回路
令谐振频率与载频相等:
品质因数:
输出电压
广义失谐:
频率特性
幅频特性:
相频特性:
电路图
移相网络(串联电容 + 并联谐振)
鉴相器(模拟乘法器 + 低通滤波器)
参数计算
由
9.6.5 FSK 双滤波器解调
9.6.6 锁相鉴频
特点
处于发射机末级.
大功率,高效率,负载阻值固定.
不能干扰相邻信道与本接收机.
比较
小信号放大器:强调小信号的增益.
功率放大器:输出大功率,天线阻值确定.
工作特点:低电压,大电流,减小负载电阻.
晶体管输出功率
输出功率不变,降低耐压,于是负载电阻变小,电流变大.
基本组成单元:晶体管、偏置电路、扼流圈、阻抗变换网络、负载.
晶体管的芯片面积增大,从而增大了极间电容,于是降低了功率增益和工作频率.
电路中的寄生参数影响极大.
输入输出阻抗数值很小,且为复数,阻抗匹配困难.
由于电流大,小电阻也会消耗较多功率. 于是不宜选用高 Q 值的电路.
功率
移动通信的袖珍机:0.3 - 0.6 W.
基站:10 - 100 W.
效率:
集电极效率:
功率增加效率:
杂散输出与噪声
线性与非线性
线性放大器:最高效率只有
非线性放大器:产生组合干扰频率;频谱再生作用.
按晶体管的导通角分类
A 类:
B 类:
C 类:
按晶体管等效电路分类
晶体管等效为受控电流源:ABC 属于同一类.
晶体管等效为开关:DE 属于同一类.
A 类放大器:理想效率为 50%.
B 类放大器:理想效率为 π/4 ≈ 79%.
C 类放大器:在 60° - 70° 效率最高.
为输出最大功率
最佳负载电阻:
最大功率与效率
最大输出功率:
最大集电极效率:
为了保持良好的线性,一般使效率降到
B 类推挽放大器
输入信号反相,两管轮流导通.
半波合成正弦波,仍为线性放大器.
总输出功率
负载电阻:
半波电流幅度:
总输出功率:
集电极效率
平均电流:
集电极效率:
目的:减少交越失真.
措施:无信号时设置一个较小的静态偏置电流
说明:当负载为电阻,且带宽足够宽时,A、B、AB 类放大器都属于宽带放大器.
10.3 C 类功率放大器
10.3.1 电路组成与特点
10.3.2 动态负载线
10.3.3 输出功率与效率
10.3.4 倍频与调制特性
10.3.5 馈电线路